咳而不渴,浊唾涎沫,脉数而虚,是以脉证知为肺痿也。尤怡曰:此亦外邪内饮相搏之证,而兼烦躁,则挟有热邪,麻桂药中必用石膏,如大青龙之例也。
此承上条互详脉证,以明其治也。若紧去脉迟,至六、七日不欲食者,则胃未和为未解也;若欲食者,则胃已和,虽脉迟亦为欲解也。
此言浮大为劳,以详其证也。阳病见阴脉而主死者,邪气自表入里,正虚邪盛也。
胸为气海,一有其隙,若阳邪干之则化火,火性气开不大病痹也。 谓此风湿之病,虽得之伤寒八、九日,而不呕不渴,是无伤寒里病之证也。
状如摇者,脉躁疾不宁,气将散也,故死。若吐、利过甚,损伤中焦之气,以致阴阳间隔,手足厥冷,脉微欲绝,不多饮水者,无分寒暑,皆宜四逆理中治之。
不得眠,阳气不能行于阴也。程林曰:真肺脉至,如以毛羽中人肤,非浮之虚乎?